联系热线:13937683818

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公告

龙8long8,山东莒县实施“细胞工程”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党建

最新公告 2024-08-06

  莒县辖21处乡镇街道,1260个行政村,共有60485名党员,基层党组织2467个,其中党支部2176个(含农村党组织1258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莒县着眼于基层组织全覆盖、党员队伍增活力,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细胞工程”,通过加强组织、服务、管理“三个体系”建设,进一步保持细胞活力,强健组织肌体,夯实基层基础,激活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多年来,莒县一直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实践中探索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设立“村官创业讲坛”,集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产业+商会+党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模式,等等,这些做法,构成了莒县抓基层组织建设完整的制度体系,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维护全县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课题。从基层党的组织发展变化看,新生领域不断扩大,在一些新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还不到边、不到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相适应。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运行看,在抓好原有制度执行的基础上,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统筹的思路,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把工作具体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发展变化的基层组织建设,适应党员个性化的需求,适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需要。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基层班子作保障,如果基层班子不健全,党员干部不作为,农村社会就不稳定,企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很难落实,突破县域发展、推进全域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基于以上认识,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我们探索实施了基层组织建设“细胞工程”,从最小的基础单位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入手,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和外力帮扶并重,着重在健全保障机制上加大力度,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莒县从优化延伸“细胞”设置入手,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基层组织体系,确保每个党组织都能找到党员,每名党员都能找到党组织。在农村,采取村村联建、社区共建、村企联建、“支部+协会”等多种模式建立党组织;在城区,依托社区党组织在每处住宅小区、商贸街区、工业园区都建立网格化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以市场、协会、合作社为纽带建立“兼合式”党组织,暂时不具备建党组织条件的,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在非公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商会并依托商会建立党组织,构建“产业+商会+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让商会成为建组织、聚党员的新阵地;在县域外流动党员较多的大连、青岛等地,探索建立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让党员离乡不离党;在21处乡镇街道建立流动创业人才党支部,确保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存空白、不留盲点,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兼合式”党组织3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159个,商会党组织1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4个,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235名。在建组织、扩覆盖的基础上,将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细化,由支部向组、片细化,延伸基层党组织设置链条,让党组织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农村,设立“党群联组”,根据村民居住分布情况,按照就近连片、方便联系、双向自愿的原则,每30至50户设立一个“党群联组”,作为党群互助、村民自治、民情集疏、上下交流的基础单元。联组长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支部推荐和党委审核的方式,由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在城区,划分“党员楼(街)片”,以居民楼、商业街为单位,由所在地党组织任命或推选一名党性强、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楼(街)长”;在企业,设立“党工联组”,由党支部主导,工会具体组织,以车间、部门为单位,公推工会小组长,定期召开“党工联组”会议,搭建企业领导层、企业党群组织和一线职工协商议事、共谋发展、求同存异的交流平台。对推选出的“楼(街)长”和“联组长”交任务、定职责,进行重点培养锻炼。

  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包村联户活动,以县乡包联为支撑,引导县乡机关干部聚力基层,为农村“细胞”提供营养。建立“四位一体”包联服务体系,每名县级领导联系1处乡镇街道,从联系的乡镇街道中确定一个“三类村”或“”任职村驻村蹲点,具体联系3-5户党员群众;110个县直部门单位对253个村进行联村帮扶,50个经济效益好、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采取与县直部门单位联合或单独帮扶的方式,帮扶50个村,其他没有联系的村,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方式进行联系帮扶,力争达到联系帮扶全覆盖;从县、乡机关选派了94名素质好、熟悉农村工作、年富力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党员干部,到后进村担任“”,组织关系全部转到村里,与选派单位脱钩,负责村里全面工作,推动后进村整顿转化;县乡机关干部全部进村入户联系党员群众,每名机关干部联系2至3户。目前,全县1.2万名机关干部全部参与包村联户,直接联系党员群众2.6万余户。包村联户中,设定了“五个一”包联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班子、培育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思路、办成一批实事好事、化解一批矛盾纠纷。通过抓班子、建队伍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确保村级事务始终有人干、有人管;通过规划村庄发展思路,让村民看到发展希望,提振发展信心;通过办实事好事,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通过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向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细胞”提供营养,服务企业发展。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比较快,但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党建工作相对滞后的现状,继续加大从县直单位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力度。按照“尊重意愿、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县直部门选派了20名在职科级干部,到17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期限一般为2至3年,选派期间与原单位业务工作脱钩,党组织关系转到企业,行政、工资关系不变。承担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指导企业抓好党建,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等职责,实现了机关党建资源向企业合理配置,提升了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

  党员是“细胞”作用发挥的主体和关键,莒县积极搭建各种载体和平台,让“细胞”有效运转,让党员干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是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实体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县行政服务大厅、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党群服务站(或便民服务室)建设,最大限度地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资源和审批事项纳入服务场所管理,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21处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200多个村建立党群服务站(便民服务室)。同时,实行社区人员常驻制、农村干部坐班轮班制,配套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全程、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了服务提档升级和功能扩展。二是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活动载体平台。着眼实际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重点工程等,激发党员的服务热情和创业。如针对部分村长期面貌依旧、集体经济薄弱及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全县部署开展“千村创业行动”和“党员干部人才创业工程”, 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搭建创业平台。县委设立了“先锋创业基金”,组建了“专家服务团”,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技术、政策上有针对性扶持、服务、指导,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人才创业开通“绿色通道”。目前,已有395个村确立了新的创业项目,总投资达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84亿元,重点扶持1376名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直接带动1.3万名党员、群众自主创业。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纳入县直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创先争优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表彰奖励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龙8long8龙8客户端登录在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展“模范窗口”、“文明窗口”、“优秀标兵”等创建评比活动,激发服务热情。在农村开展“红旗党支部、红星党支部、红心党员”三红评选活动,对党性坚定、遵纪守法、带头履行党员义务、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列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优先扶持。通过评先树优、表彰激励、扶持发展等综合激励措施,增强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主动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一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细胞工程”使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巩固提高,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93个后进党组织实现了转化升级,部分宗族派性严重、信访问题突出的乱村,如库山乡宋家路西村、碁山镇大庄坡村等得到根本整治,部分穷村如洛河镇章庄村、安庄镇黄家河村等明显转变,深受基层干部、群众好评。“细胞工程”也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载体和平台,不少党员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找到了用武之地,先进性有了发挥的舞台。一些群众赞扬,以前看不出谁是党员,总觉得党员也没多干点事,现在党员天天上门服务,党的好作风好形象又回来了。

  二是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细胞工程”拓宽了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拆除了党群之间的“隔心墙”,机关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党组织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信访量也随之减少。如桑园镇依托“党群联组”启动了“联千访万”活动,全镇机关干部全部深入到村,对各村的致富能手、困难群众、重点人群等进行了分类排查登记,并出资8万元购买了17吨米、面等生活物资,对困难群众逐家进行了走访,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大量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了基层的发展。“细胞工程”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万名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从小事、实事、好事入手,带领党员干部打扫卫生,整修村街、路基和村组织活动场所,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理清发展路子,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各级各部门累计帮助解决基层诉求8000余件,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扶持资金2400余万元,解决了一大批基层想办又办不了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