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long8,重温经典|游本昌:我决定要让这个济公变得可爱
近日,经典电视剧《济公》在“重温经典”频道的热播,让与“济公”有关的影像记忆又一次涌上了观众的心头。游本昌老师的一生和“济公”的缘分颇深。童年时家中一尊亦庄亦谐的济公摆件,以及模仿海派京剧《济公》的游戏,都曾带给他许多快乐时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济公”一角的精彩呈现,更令他被全国观众熟知,从此名扬四海。
如今,已是九旬高龄的游本昌老师,在演艺之路上仍然步履不停,2023年,他还成功塑造了《繁花》中的“灵魂人物”——“爷叔”,带给了观众新的惊喜。在他的身上,既有饱经岁月风霜依然不止不休的坚持,又有“性格演员”骨子里对自己的高要求和不重复。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别邀请游本昌老师接受访谈,回顾他人生中的第八十部作品——《济公》的创作经历。
答:张戈导演和他们剧组的一个副导演,也是我的校友。我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当时上海电视台有我们的同班同学在那里工作。1983年我在上海演的哑剧,他(张戈)看了(印象很深),然后我同学告诉他,我是严顺开的老师。
(那次见面)讲了半天,他还在云里雾里地,觉得我不像个喜剧演员,感觉我的身上怎么没有幽默味儿?我也不是喜剧演员,我是性格演员,塑造不同性格的话剧演员。一人千面嘛。演员有一种是性格演员,一种是本色演员,一种是类型演员,还有一种是特型演员。临走了,我送他们的时候,在那个过道上,他说你对济公有什么想法?我说济公是济公呀,我就给他模仿了一下。我说(方言,请听下附音频),这是苏州评话嘛,就是说“这个锅里头跑来跑去的,是什么玩意儿啊?大汤团嘛。”汤圆嘛,他想吃嘛。一看,我模仿的这说书人,(方言,请听下附音频),他一下子有兴趣了。
另外我们单位一个同事(找我),他觉得你已经50(岁)开外,应该有个“大部头”出道了。出乎他们的意料,我居然把这个角色演出来了。
答:关于济公,周总理是有线年,周总理陪伴外宾到杭州虎跑寺参观,那有个济公塔院,因为传言济公是在那里圆寂的,实际上是衣冠冢。周总理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
当我接受“济公”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就想了很多。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就有两个摆件,一个是弥勒佛,几乎很多人家都有这个;还有一个是小的济公像,白瓷的,瘦瘦的舌头能动。我小时候就很喜欢龙8long8,一放学回来就(模仿塑像)乐着,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状态。然后就是海派京剧,我十岁的时候在昆山,每天去听说书人说书,看那《济公》。当时海派京剧变魔术、耍杂技都有,回到家就模仿,所以受了影响。
我就是个性格化的演员,我就追求性格化,绝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其实,这都是在小角色上锻炼出来的。你别看龙套,龙套有龙套的好处啊,它没有给你规定死,(没规定)这个人一定是这样还是那样,你就有发挥余地。这个发挥不是瞎发挥的,龙8客户端登录我的龙套是经典龙套,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我演了两个仆人,一个是话剧《一仆二主》里的仆人,是大主角;一个是《大雷雨》中的一个仆人,无名无姓无台词。
我对龙套下了跟大主角一样的功夫,我看了哥尔多尼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19个剧本,了解作家的风格,又看了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对话剧表现时代的总结: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是农奴制社会。好了,这有了,我(演的)这仆人等于是一个农奴啊(找到了这个角色的依据)。我还看了很多名画,研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有列宾其他油画里的人,还看了小说,托尔斯泰的、屠格涅夫的,在外文书店我都买了。这是要下功夫的,不是随便演的。
孙维世是我的恩师,我是孙维世最喜欢的演员。金山也是我的老师,他(生命)最后一段时间,我照顾他、去接他,给他当副导演,帮助、陪伴他排《于无声处》,同时准备拍《末代皇帝》。当时已经做了准备了,(我读了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访问了一些人,溥杰、溥任、张彪的儿子我都采访过了。当时编剧是王树元,后来金山去世了,导演换成周寰。
我不要什么名,不要头衔,不要待遇,我就要干事。因为我是专业演员,我是个创作者,表演艺术是我的专业。但表演是个综合的艺术,电影、戏剧、电视剧都是综合艺术,你得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要推动这个事业向前、向上发展。
您现在(在做的)采访,要从这批人的经历、实践反观历史,这个事情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是个很了不起的决定。
游老本人幽默谦和又不失深刻,交流中常有“金句”。提到恩师时的感怀,提到六十多年前共同开创事业的同事的惊喜,提到对表演的思考时的认真和对角色钻研的努力,每个侧面都真诚且充满魅力。最让人惊讶的是老人家近91岁高龄仍能保持如此敏捷的思维,我想这应该和他在事业上对自己的高要求——不重复自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