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long8,科普|支原体的“前世今生”
在19世纪90年代的法国,每到冬春两季,各家养殖场的牛都特别容易患上一种起病急,热度高,呼吸困难,引起产奶量下降,甚至心脏衰弱的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对畜牧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时的人们对这类疾病只能对症下药,无法明确知道发生的原因。时间来到了1898年,当时法国的两位科学家Edmond Nocard和Emile Roux从罹患这类疾病的牛胸腔积液和病灶中首次分离出来一种和当时已经发现病原体结构不同却又有相似点的新的微生物,但受制于当时的科学发展,仍把这新发现的微生物笼统的归为细菌这边。在接下来漫长的50年里,这种“细菌”在各种动物中被称为pleuropneumonia-like organisms(PPLO),也就是胸膜肺炎样生物。到了1937年,Dienes和Edsall两位科学家在人类前庭大腺脓肿中分离出一种形态近似球杆状的微生物。这是我们今天主角第一次在人类体内被发现并在体外分离。此时的它仍然在寻找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确切的名字。直到1967年国际细菌命名委员会根据其缺乏细胞壁和在生长过程中能形成有分枝长丝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支原体(mycoplasma)。其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由于其没有细胞壁,因此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为目标的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对它无效。它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目前已分离出的有200多种,能寄居的有16余种,造成的危害性也相当大,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又极易污染细胞培养,会给科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1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主要经飞沫传染,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有转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和 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ulminant MPP, FMPP)的可能性,需引起重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夏末秋初时节。
2 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主要寄居在生殖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常引起宫颈炎、附睾炎等疾病,新生儿可致肺炎和脑膜炎。
3 生殖支原体(M.genitalium): 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可以引起盆腔炎、尿道炎,也和男性不育有关。
4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曾称为T支原体,因生长需要尿素而得名。可以引起泌尿系的感染和生殖器的炎症。
5 穿透支原体(M.penetrans):最早从AIDS患者尿中分离到,因能吸附宿主细胞并能穿入细胞内而得名。
最近大家应该从新闻媒体或者身边朋友中听说一种正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小朋友的发病率尤为突出,其大多数的症状和流行冒相差无几,但很多患者会短期内反复发热,久咳不愈,下面就详细介绍下这类症状的罪魁祸首—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龙8long8。
上文我们提到在1937发现的一种形态近似球杆状的微生物,聪明的你大概率猜到了它是人型支原体,但当时支原体还并未和人类肺炎疾病所联系起来,直至1944年,科学家Eaton中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最终已知为肺炎支原体的病原体。在随后的1950年代和1960年代初进行的志愿者测试和实验室研究为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肺炎支原体可引起人类的下呼吸道感染,但当时它被认为是一种病毒感染,直到有明显证据表明抗生素可以治愈该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1961年,Chanock 等人成功地在无细胞培养基上培养了肺炎支原体,并于1963年提出了肺炎支原体的分类名称。龙8long8手机登录支原体(mycoplasma)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mykes”(意思是真菌)和“plasma”(意思是形成),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当时认为的支原体类真菌的生长情况,虽然按照现在的认识来看其仅仅描述了丝状霉形体的生长模式, 但支原体作为术语还是被持续使用并保留了下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1996年完成了对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的完全测序,有趣的是相比大家熟知的大肠杆菌,其基因总数要小了5倍之多。如今,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除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造成间质性肺炎,在非细菌性肺炎的比例可占1/3以上,少数患者可出现诸如脑膜炎等肺外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阐明,现认为主要有MP(肺炎支原体)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两种。
肺炎支原体通常感染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还有粪-口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也可接触带有支原体病原体的物品,诸如衣服、毛巾、玩具等间接接触传播。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支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症状一般为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痛、肌肉痛、耳痛等。但如果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或者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应引起重视,尽早就医治疗。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后临床症状一般为尿道炎、盆腔炎等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
轻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症状一般5-10天后消失,但肺部X射线周左右。尽早识别和治疗SMPP和FMPP是重中之重,发热后5-10天为最佳治疗窗口期,龙8long8手机登录超过14天仍有发热、病情无好转着易留有后遗症。与泌尿生殖道感染相关的支原体感染,应及时对症治疗。
MP(肺炎支原体)培养是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培养条件的苛刻以及时效性较差,通常不做临床诊断的首选标准。MP核酸检测由于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通常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测。同时血清MP-IgM抗体由于其在感染后4-5天内出现,可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免疫胶体金法可定性检测MP-IgM抗体,阳性提示MP感染,阴性则不能完全排除MP感染,常用于门急诊快速筛查,但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可出现假阳性,所以判定抗体检测结果务必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作综合分析。血常规检查(重点关注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血清铁蛋白以及某些细胞因子不同程度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应注意鉴别其与病毒性肺炎(腺病毒肺炎、流感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SP)和金葡萄球菌(SA)等细菌引起的各类肺炎。)的区别。NGS(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年的一种新技术,丰富了病原体检测方法,比起传统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假阳性率低,但其成本昂贵,目前并非大面积推广。还有研究者将患者年龄、发热持续时间、淋巴细胞计数、D-二聚体、影像学表现建立早期预测RMPP模型,构成简易的评分系统。也有研究者发现LDH、白蛋白、PMNs比值和高热是MPP患者转向RMPP(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目前暂时还未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感染后也并非终生免疫,加强日常防护,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并丢弃在加盖垃圾桶内。室内环境注意多通风,外出归来后应勤洗手,平时增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2)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PP的替代药物,对耐药MPP具有确切疗效。但由于其会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应慎重使用。
(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PP的替代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MPP具有确切的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MP耐药的MUMPP(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MP、SMPP治疗,由于存在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
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每3-5年流行一次,空窗期间免疫刺激的缺失,造成了人群对肺炎支原体免疫力下降龙8long8,容易造成对肺炎支原体的易感,导致流行。外加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耐药病例越发增多,又随着近年检测技术的发展,检出率的提高,同样让今年以及往后的支原体肺炎防控显得任重而道远。做好日常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感染后也无需过度惊慌,轻症可居家休息,有连续不间断症状、以及相关检测指标升高时,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