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细胞技术前沿动态来袭 第二届中国细胞生物资源与创新医药应用峰会在沪召开
“提交这个报告题目大概是在两三个月前,而这一两个月间NK细胞免疫治疗得到的关注度确实是极高的”,“在此次疫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在新冠感染早期就使用干细胞治疗,那么治愈率将是百分之百”,“投资界不要认为谁一定会打败谁,每种细胞治疗技术都有其担当的角色,现在挣一、两块钱是无用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基础研究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整个产业有所突破”……7月18日-19日,在第二届中国细胞生物资源与创新医药应用峰会上,关于细胞治疗的讨论热火朝天。
今年,以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治疗手段站在了行业的风口。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发展来看,新药开发尤其是生物制药开发处于一个黄金阶段,生物细胞治疗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如CAR-T、干细胞、基因治疗,这些突破性疗法给制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造福中国患者,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作为首位演讲嘉宾,介绍了关于NK细胞免疫治疗前沿技术的相关情况。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与T细胞是消灭癌症的两大杀器,而相比T细胞这个“后练杀手”,NK细胞则是“天生的杀手”。NK细胞抗原谱宽、亲和力高,杀瘤方式为群体性应答、可快速反应,无记忆性、不会引起自身的免疫损伤,并且无相应毒副作用,通过自体或异体皆可获得细胞来源,易于产业化,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同样需要NK细胞“保驾护航”。过去的几十年间,T细胞免疫技术一直走在前列,不断发展,NK细胞则发现较晚、了解较少,而如今因为种种显著优势发展迅猛,拥有巨大潜力。如何拿起抗癌技术的“第二把刀”,这将是中国探索免疫治疗前沿技术的一大重要突破口。
除NK细胞外,关于干细胞技术在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同样引起了热烈关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建英叙述了疫情期间干细胞治疗的研究与申报。疫情早期,根据国家发布的疫情通报及媒体报道情况,计算推测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不足10%,而干细胞治疗技术有效改变了这一状况。
黄建英通过一个具体诊治案例生动地阐述了干细胞治疗技术发挥的强大作用。2月6日一新冠患者被收治入院,在给予多种抗感染药物输入后,复查时患者的CT仍呈现双肺感染,并于2月12日转入ICU继续肺炎诊疗和呼吸机支持。受试者于2月12日知情同意后,13日完成筛选期检查,并于15日、17日、19日、21日进行了4次干细胞输注治疗,期间复查核酸检测已转为阴性,呼吸情况好转,并于3月1日转入普通病房,予以鼻导管吸氧,激素治疗,补充蛋白质、维生素B及增强免疫力治疗,3月11日符合出院标准,予以出院。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入组16例受试者,治愈14例,死亡2例均与干细胞制剂无关,患者治疗至出院的时间平均17.3天,经此一战,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各类项目正在积极备案中。
技术的普惠与药品的上市需要历经艰难的研究与临床实验,而这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注入,除了科学家和一线临床医生,峰会上也不乏生物细胞领域投资者与企业家们的身影。本次峰会邀请了院士、医院院长、临床医生、高校教授和行业头部企业,学术和产业人士各占50%。在讨论到中国未来3到5年的细胞领域发展前景时,对于加强中国基础研究与提高创新力的需求,学界与业界达到高度的一致。南京传奇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问题官范晓虎在峰会上表示,专注做自己的事才是做重要的,我们不应该总是跟从在国际最新技术后面,一定要从基础研究着手,以此延伸出更多引领性、创新性的技术,企业要敢想敢做,真正从需求出发创新发展,寻找突破,一个产品的上市靠A轮、B轮、C轮的融资是远远不够的,追根究底还是要技术过硬。
7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期为药品研发注册申请人及开展药物临床实验的研究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南,各类政策同样在积极助力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
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内的细胞达到40到60万亿个,每个细胞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当于银河系中星星数量的一万倍,从这个维度上说,就是一个宇宙。中国细胞治疗产业的上下游在2020这个特殊的“疫”年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毋庸置疑,它的是星辰大海!